膏方作为中药复方制剂,其作用机理尚难明确,已证实膏方在调节机体激素水平、调节免疫功能、清除机体有害物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。
膏方在妇科临床中主要应用于以下疾病
月经失调(功血、月经后期、月经量少、闭经等),痛经,带下病(慢性盆腔炎等),更年期综合征,经前期紧张综合征,各种产后病等。
女子以血为主,血赖气行,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,若脏腑功能失常、气血失调,导致冲任损伤,即产生经带胎产诸病,故妇科膏方诊治之基本原则是以调理气血、补肾疏肝、健脾和胃等来调补冲任。
膏方在痛经临床上的应用
痛经是指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,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,或痛引腰骶,甚至剧痛晕厥者,亦称“经行腹痛”。其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经血素亏,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生理变化急骤,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,“不通则痛”;或胞宫失于濡养,“不荣则痛”,故使痛经发作。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,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,多由宫颈管狭窄、子宫收缩过强、体质因素、精神因素、变态反应状态等原因所致,后者是指盆腔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,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病、子宫肌瘤、慢性炎性包块或盆腔瘀血综合征等。二者均病程长,迁延不愈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原发性痛经临床上以年轻女性多见,往往是素体气血不足,经期前后感受风冷寒湿,导致血瘀气滞,发为痛经之症,故以气血虚弱、寒凝血瘀为常见,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膏方(痛经I号膏方)组成如下:
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赤芍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、阿胶、党参、生黄芪、山药、山萸肉、丹参、益母草、川牛膝、鸡血藤、元胡、没药、吴茱萸、小茴香、生艾叶、炮姜、桂枝、仙灵脾、鹿角胶、菟丝子、覆盆子、香附、乌药、枳壳、木香、甘草、红糖等,按30剂剂量配药,诸药(阿胶、鹿角胶、红糖除外)加水浸泡2小时后,浓煎3次,浓缩后加入烊化后的阿胶、鹿角胶,与红糖水一同收膏,瓶装密封,置入冰箱冷藏备用,可酌加黑芝麻、核桃仁炒碎打末或蜂蜜、冰糖等调味并健脾益肾。
本经验方以桃红四物汤加阿胶养血和血,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活血散寒、祛瘀止痛,以丹参、益母草、川牛膝、鸡血藤活血祛瘀,调经止痛,以党参、山药、黄芪益气固本,生艾叶、炮姜、桂枝散寒止痛,仙灵脾、鹿角胶、菟丝子、覆盆子温肾阳健黄体,香附、乌药、枳壳、木香散寒行气止痛,并防滋腻补益之药碍胃,方含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。
此膏方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,全方散寒祛瘀,补益气血,调经止痛并举,临床上疗效满意。
继发性痛经临床上以湿热瘀结和气滞血瘀型多见,二者多因正气不足、肾虚气弱、六淫外侵等因素导致离经之血不循常道,阻滞冲任胞宫,血行不畅久而形成癥瘕,“不通则痛”。我科治疗继发性痛经的经验膏方(痛经II号膏方)组成如下:
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赤芍、白芍、川芎、三棱、莪术、川牛膝、鸡血藤、丹参、元胡、没药、鳖甲胶、石见穿、皂刺、半枝莲、蒲公英、香附、木香、青皮、陈皮、生山楂、山药、黄芪、阿胶、鹿角胶、甘草、蜂蜜,按30剂剂量配药,诸药(鳖甲胶、阿胶、鹿角胶、蜂蜜除外)加水浸泡2小时后,浓煎3次,浓缩后加入烊化后的鳖甲胶、阿胶、鹿角胶,与蜂蜜一同收膏,瓶装密封,置入冰箱冷藏备用,可酌加黑芝麻、核桃仁炒碎打末或冰糖等调味并健脾益肾。
本经验方中仍以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,三棱、莪术、川牛膝、鸡血藤、丹参、元胡、没药活血通络,化瘀止痛,鳖甲胶、石见穿、皂刺、半枝莲、蒲公英以软坚散结,清热止痛,以香附、木香、青皮、陈皮行气疏肝止痛,并防滋腻碍胃,以黄芪、山药补肾健脾,血肉有情之品阿胶、鹿角胶、鳖甲胶滋阴养血。本方以活血消癥为主,辅以益肾健脾,补养气血之扶正药,攻守兼施,攻邪同时注意固护正气。
本文来源: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订阅号(ID:xiyuanyiyuan)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